咨询电话

ENGLISH0755-86329511
学习专题

咨询电话

0755-86329511
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专题 > 专业技术专题 > 工业自动化称重仪表>详情页

我国包装机械标准化的发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0-10-13 11:54:47 |来源:网络转载

包装机械标准化是以包装机械为对象开展的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实现产品包装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证。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也是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以及包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包装工业在国内的迅速兴起,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在我国应运而生,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已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我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过程
包装机械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始建于八十年初,本行业的标准凭工作亦是如此,起步较晚。包装机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主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最早制定的包装机械标准是部标准JB379O一8《捆扎机》。随着包装机械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行业的逐步发展,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包装机械标准化行业管理逐步纳入正常轨道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在整个标准工作中没有引起重视,尚未形成独立门类,行业管理也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在疏通渠道理顺关系、促进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使包装机械标准化行业管理逐步纳入正常轨道。现在国家技术监督局设有专门机构统管包装和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机械电子工业部进行管理,并由其责成专业标准化技术归自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每年有关部门均对包装机械的标准制定修订以及标准的报批和实施监督等环节,使包装机械的标准化行业管理逐步得以落实。
2、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队伍初步建立
国内包装机械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组成分散,而且兼业生产的情况比较突出,这样、抓队伍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包装机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从两方面入手促进这支队伍的形成和提高。一是成立包装机械标准情报网,把本行业中技术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组织起来,1987年建网以来,通过通讯联络,在促进交流、形成队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已有成员单位近30个。
二是组建标准审查队伍,由于本行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产品种类繁多,,戈立全国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条件尚未成熟。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七五”期间,通过每年2一只次标准审查活动以及不定期的标准水平认证等,已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热心标准化工作的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队伍,他们分别来自制造、设计科研、高教、流通、使用、管理等部门,目前经常参加本行业标准化活动的上述人员一般均保持在5。人左右,一方面对保证包装机械标准审查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为正在组建中的全国性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创造了条件。
3、包装机械标准体系正在形成建立
与国际水平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机械标准体系是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要贯彻这一方针实现这一目标尚需作大量艰苦细致的的工作,的确任重道远。尽管如此,由于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我们已朝上述方向迈进了一步。
(l)编制了包装机械标准体系表
根据机械工业新的标准体系及包装标准体系的要求,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包装机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起草了《包装机械标准体系表》。
本体系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包装机械大类基础标准,第二层为各小类的通用标准;第三层为系列产品标准。第一层中的通用基础标准包括:分类、术语、技术管理、通用技术条件等方面的标准.第二层小类中,将包装机械分为若干类,包括直接用于包装的包装机械设备和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加工设备。第三层系列产品标准中,根据第二小类中的不同情况,分别列入了若干系列产品标准。
该体系表是一幅包括现有、应有、待制修订的包装机械标准的综合蓝图,是指导编制包装机械标准制修订规划及许划的重要依据。它的编制是促进本行业标准组成逐步到科学化合理化的有效探索。随着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逐步开展以及包装机械产品的不断更新,现有体系也不断充实调整二
(2)制定了一批急需的标准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行业的实际需要,“七五”期间我国包装机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订步伐有了明显的加快。至1991年底,以机电部为主体的轻工、商业、医药等部门下达的包装机械国标、行标制定计划项目中,已完成66项,其中国标18项,行标48项(包括行业内部标准)。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包括包装机械术语、分类、型号编制方法、安全要求、噪声测量等基础标准以扩各种直接包装机械产品标准,如捆扎机、贴标机、含气饮料灌装机、药品泡罩包装机、罐头瓶滚压式封口机、旋合式封口机、液体立式袋成型—充填—封口机、塑料袋热压式封口机、真空包装机、卧式枕型接缝式裹包机、单盒薄膜折叠式裹包机、聚醋瓶小型灌装封口机、烘道式收缩包装机、医药用包装机、打包机等,同时也包括包装容器及包装材料加工机械标准,如瓦楞机、裱胶机、分纸机等.此外还包括单面瓦楞纸板生产线、中低速瓦楞纸板生产线、纸桶加工机组等生产线标准。
上述标准的制定,不仅为行业统一技术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产品创优、企业升级、质量监督提供必备条件;同时也为逐步形成我国包装机械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制定上述标准过程中,均遵循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即通过对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引入制定的国标和行标中,如一《包装机械术语》、《罐头瓶旋合式封口机》标准分别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sI0Tc122/’sc4)和苏联国家标准(rOCT)相应标准而制定.对于没有上述标准的,也都按引进同类样机有关的测试数据或有关技术资料而制定。故已制定的本行业标准水平一般均具有较高的起点,相当一部分标准水平基本与国际一般水平相当,尚有一部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根据已经编制的包装机械标准体系表要求,如继续沿着上面的路子走下去,再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包装机械标准预期可达到配套齐全、基本覆盖,水平相当(即标准水平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可基本满足本行业标准化及产品发展的要求。
二、国外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概况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1的最有权威的国际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其中与包装机械有关的技术委员会为包/1装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共设4个分技术委员会s(Cl~Se4),11个工作组(WG)。CT122/SC4为包装术语分裘员会,其中的wGZ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包装与包机械术语,1984年西德曾以该工作组秘书国名义向有关国家发出了《包装机械分类及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我国也收到此稿,这是迄今为止巧O制定的唯一的一项包装机械专业方面的国际标准草案,而且以后由于CT122s/C4被撤销,此项标准也未能正式批准发布,由此可见,到现在为止,有关包装机械专业方面的国际标准尚为空白。
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如美、日、英、法、西德、苏联等国的国家标准(ANSI、sIJ、BS、NF、D刀冲、I,OCT)以及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如美国军用标准(M.IL)等都是国际上公认的代表当代先进水平的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是这些国家有关包装机械的国家标准及团体标准为数很少,目前已收集到的总计也不过20多项,其中包括安全以及贴标机、收缩包装机、封罐机、液体粉粒料充填设备、塑料封口机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中苏联占很大一部分。
上述国外标准大多数是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制修订的,其中一些是属于规范性质的,而且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涉及产品类别十分有限,覆盖面小,大多数产品均无相应的标准。
上述情况的出现,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过去150把主要精力放在术语、尺寸以及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上,而对产品标准的制定有所忽视,尽管现在的注意力有所转移,但包装机械的产品标准仍未置于“定位置,二是包装机械产品品种复杂、型式多样、而且变化较快,故制定适用范围较广的国家标准或区域性标准不太适宜,而大量的则制定为公司标准或企业标准这些标准一般是不公开的,视为产品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国个包装机械发展历史较长,无论从产品的型式系列,还是从性能参数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因而在标准中均有具体体现,即标准内容比较完整、详细;同时由于经济发达国家整体技术水平较高,这样包装机械所涉及的有关技术、配套元器件等均有相应的保证措施,因此国外包装机械标准内容中大量引用了与其相关的其它行业的标准,这些都是我们的努和方向。
三、“八五”期间我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重点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包装机械标准化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作为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的组成部分仍属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必要的技术资料及可借鉴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短缺,与其配套的其它行业的相关标准极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2、缺乏对标准进行系统验证的手段和条件,以保证标准内容的再现性及科学性。3、标准数量少,配套性差,距离形成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标准的实施及质量监督与标准制修订尚未构成有机整体。
为逐步扭转上述局面,“八五”期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基础标准及主要产品标准制修订步伐。按包装机械标准体系表规定,包装机械产品各类标准缺口仍然较大,现有标准对产品的复盖率仅为30%左右,`为此“八五”期间应力争使标准复盖率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使80%左右的主要产品均有相应的行业标准。
2、提高标准的成套性。目前包机产品类别繁多,但系列产品较少,为不断提高产品的“三化”水平,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要有计划地制定重点产品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方面的标准为产品发展进行导向。对于通用的试验方法要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成通用标准。
3、采取有效措施,使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
4、缎续加强和进一步完善包装机械标准化行业管理。5、有针对性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取得联系,力争在有关包装机械工作的项目任务中参与具体工作,以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反映我国的权益和要求。

 

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侵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