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ENGLISH0755-88840386
学习专题

咨询电话

0755-88840386
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专题 > 专业技术专题 > 工业自动化称重仪表>详情页

称重仪表安装要点及注意事项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04 14:02:54 |来源:维普期刊

1.称重仪表安装注意事项

称重仪表安装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按照前期选型确定的方案,正确区分静载模块和动载模块,在合适的位置安装。固定模块、半浮模块和全浮模块从模块的上顶板与承压头的接触面形状不同,很容易区分。如果安装时模块搭配错误,称重仪表的使用效果会受很大影响。在安装时这三种模块的布局要求半浮动模块应安装在固定式模块的对角上,两个安装点之间距离是所有安装点间最长的。

第二,要获得一套测量准确的称重系统,必须确保所有传感器是垂直受力的,所有传感器是均匀受力的。罐和它的支撑部分应该尽可能被设计成达到水平度、直线度、刚性和平行度的要求。传感器如果受的是倾斜力而不是垂直力的话,传感器的精度就会受到影响。在一套称重仪表中,为了保证每个模块均价受力,每一个称重模块的安装基础的平面度应该在0.3mm以内,各个模块基础应在同一水平面内,其平面要求在0.3rm之间,与称重模块连接的支撑面的平面度应在0.3mm以内,各个支撑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内,其平面要求在0.3mm之间。这样安装使整套仪表没有角差,每一个模块均衡受力,才能精确测量物料的重量。称重仪表安装之后,在从物料重量零点加料到满量程的加载过程中,模块顶板和底板处的挠度应小于0.5度。这要求安装支撑基础及被称重容器有足够的刚性,容器或罐体本身在加料的过程中不能因物料压力自身变形,是否有足够的刚性是传感器能否感受压力的关键。一套称重仪表中的不同模块安装时尽量单独安装在不同的支撑基础上,避免放置在相同支撑基础上,造成测量时的相互影响。安装支撑基础及焊接罐体上的支耳时要使二者保都持水平,这样在安装称重模块之后才能保证称重模块的水平,使物料重量正压在传感器模块上。模块与基础及支撑面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以方便后期维护,尽量避免焊接方式连接。在焊接基础或其他安装部件时,一定要注意焊机的接地。当在模块上顶板位置上方焊接作业时,焊接接地线应放置在上顶板位置上方设备上,同样下部焊接时接地同步移动下部,严禁焊接电流通过称重模块本体,以免损坏传感器。固定传感器时要使传感器的中心线与料罐支耳中心线重合,目的是使重量正压在传感器承压头上,测量准确度更高。

第三,称重传感器安装在室外,应尽可能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称量受到恶劣气候的干扰。雨、雪、冰不能积在秤体上,否则称量时会引起很大的误差。称重传感器如果所处环境温度昼夜温差较大,除了选择合适的称重传感器之外,在安装时还应该采取安装隔热板等措施尽量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第四,称重模块安装之后,所有容器罐体上物料、设备的重力等只能通过称重模块来支撑,不能有其他任何支点对整个称重的容器罐体提供任何方式上的支撑力。称重传感器相对于固定罐体容器的上顶板必须是可以活动的,这也决定了罐体容器相对于固定称重模块的基础来讲是活动的,不是固定不可晃动的。这就需要通过采用措施来防止罐体容器因过度晃动而倾覆歪倒。通过静载模块或动载模块上的独特的防倾覆螺栓设计来保护秤体免受倾覆。一旦称重容器或罐体受风力等因素影响发生摇晃,模块的防倾覆螺栓将起到稳固被测容器或罐体,使其在小的范围内活动,不会出现倾覆歪倒的情况。

第五,在称重系统中,原料通过管道输入输出被测容器,管道会将称重容器与容器之外的设备连接为一个整体。称重仪表测量只能测量安装在称重传感器上的盛放物料的罐体容器的重量,这就要求隔断容器外部管道与称重容器的联系,使被称重容器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为了既可以输送物料,又达到隔断外部管道对测量的影响,所有与被称重罐体容器连接的管道都必须采用软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第六,有的罐体因为工艺的原因是密封容器,物料在快速流入或流出时,会带动内部空气的流动,引起罐内空气转移,导致罐内气压不平衡,这种空气流动的变化会导致称重误差的出现。设计罐时,应留有通风口或泄压阀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第七,称重模块工作环境空气中充满湿气和腐蚀物质可能会锈蚀或腐蚀传感器而影响到它的信号输出,同时也可能腐蚀电缆线和接线盒。有的现场采用涂抹黄油的方法进行防护,将模块外表面、传感器电缆外表皮、77接线盒外壳及其进线口全部涂满黄油,虽然影响美观,但效果明显,这是一种有效的防护办法,可以在现场允许的情况下采用。

第八,对于工作在室外的称重模块,要注意现场做好防雷措施,室内有条件地增加浪涌保器。称重传感器要按照接线图纸要求,做好接地防护。安装时杜绝擅自加长或剪短传感器电缆,特别是禁止加长或剪短其中的一根或几根电缆造成各个传感器回路电阻差压,防止出现角差现象。

第九,接线盒和称重控制器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位置的选择兼顾电缆长度、现场的使用及安全,根据各个厂家的说明书要求正确接线。根据称重控制器信号输出方式选择合适的电缆连接称重控制器与DCS系统,称重仪表的电源采用稳压电源。

2.称重仪表调试及注意事项

称重仪表按照要求安装之后,不能直接上电进行调试工作,要等到与被测容器罐体相连接的管道都按照要求软连接方式安装完成,被称容器及管道需要保温的做完保温工作之后才能进行称重仪表的调试工作,也就是标定之后不能再进行任何设备管道改动,直接进行生产。调试工作要进行两方面工作:一是对称重仪表进行机械安装检查,解除限位螺栓的固定;二是对称重仪表进行标定。.在称重模块机械安装结束之后,一定要检查是否存在可以导致罐体容器倾覆的外力正作用在罐体容器上,防止在取消各个紧固螺栓的过程中因存在水平方向上很大的外力造成设备的倾覆或歪倒。在解除限位螺栓的固定,将负荷加到传感器之上之后,还要重新检查各个模块的安装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要求底板高度误差控制在±3mm,各个模块项板的水平度在±0.8mm以内。如果各个模块高度差值较大,可以采用接触面添加薄钢垫片的方式消除减小高度差要求所垫钢片大小不小于对应顶板或底板的尺寸,还要有足够强度。如果各个传感器的安装水平度很好,称重控制器上电之后在接线盒中测量各个传感器输送的信号,会发现几个信号数值差距很小。上述调整工作结束之后,检查称重仪表的接线没有问题就可以给称重控制器上电进行设置、标定工作。称重控制器设置参数一般包括测量量程上限值设置、分度值设置、显示小数个数、输出信号类型选择等。测量量程上限是设置的这台称重仪表所测量的加入物料的最大数值,这个数值小于等于称重传感器容量总和扣除设备重量后的数值,是用来输送DCS控制系统中的显示重量值。称重仪表的标定工作通俗讲就是告诉称重控制器将接收到传感器输送过来的多大的信号当作零重量、多大的信号当作满量程重量,这样在标定之后进行工作时,称重仪表就会根据检测到的重量显示、输出匹配的重量信号。如向称重容器上加入确切数量的被测物料进行标定在工业现场不现实,可以采用向称重仪表容器上挂接砝码或已知确切重量的替代物标定的方法进行,因此在标定前要提前准备用于标定的重物。用于贸易结算的称重仪表不同地方计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标定过程要求规定不同,应根据项目前期沟通设计协调相关资源进行标定工作准备及其后的标定工作。进行标定时,标定重物重量最好是能够与称重控制器设定的量程上限值相当。很多工况没有条件准备足够多的重物或现场被称容器上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过多的标定重物,这种情况需根据现场综合考虑。一般标定重量最小也要达到称重仪表设定量程上限的30%,标定重量越高,使用时效果会越好。零点标定时再次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符合要求,去除以后生产中不会用到的与被称容器相连接的设备、管道,拿走倚靠在被称容器上、容器连接管道上的物品,将被称容器清理干净,确认保温层连接不影响称重,确认其他与被称容器相关联的设备连接不会影响测量。这些检查之后进行零点标定,把这些没有添加物料之前的所有压到称重传感器之上的重量当作零重量,让称重控制器保存此时称重传感器输送来的信号,在称重控制器内部会形成零重量与测到的零重量对应的毫伏信号的对应表。零点标定的过程与称重仪表的去皮功能相仿,都是把现有的重量称为数值为零的重量,但去皮功能是临时的,称重控制器断电后重新上电,控制器显示数值就不再去掉现有的物体重量,而如果进行了零点标定,重新上电后还是会显示零重量。

3.称重仪表量程标定

称重仪表满量程标定有四种方法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选择采用:

3.1用砝码进行满量程标定

这种方法标定后测量精度最高。在工业现场,一般在称重容量比较小的情况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当容量比较大时,如10吨、20吨的情况,砝码不可能有那么多,再者罐体容器上也可能没有空间位置放置那么多砝码,也可能罐体或容器壁不可能承受那么重砝码重压。

3.2用砝码和替代物进行综合标定

这种标定是将满量程重量的标定分几步进行,一步步慢慢增加重量直到满量程。先用10%~20%的砝码进行初步检定,然后在后面的检定中用水作为替代物和砝码一

起加到罐内进行检定,直到满量程。这种办法需要现场具备加水条件,并在标定之后能放掉这么多水。加入水时还要能够控制加入的流量,防止在某次加入时加过量,导致标定半途失败,还得重新开始。这种标定后效果也很好。

3.3替代法标定

将一种物体在另一台称上称好后,移至罐内作为一种标准重量进行标定。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找物体代替砝码。标定的步骤还得按照上述两种方法执行。

3.4电子法标定

使用一个模拟器来模拟传感器的满量程输出信号,使其加载在称重控制器上来执行标定程序。很多称重控制器内含免标定程序,其实质也是采用固定的传感器输出对应最大量程重量进行标定的。称重仪表在标定时应该先进行零点标定,再进行满量程标定。如果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因工艺原因称重仪表量程上限需修改,需重新进行标定。

 

 

本文源于维普期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